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首页资讯> 正文

一望无“圾”,景宁美丽乡村最亮丽的底色

2020-04-16 17:23来源:

洁净是美丽乡村的底色。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垃圾分类在各地陆续推广开来。一个个生态宜居、垃圾分类、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成为景宁美丽乡村最亮丽的底色。


近年来,景宁精准发力精细部署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结合本地山区“人口少、村分散、运程长”的基本情况,围绕垃圾资源利用体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垃圾长效管理三大体系建设,以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覆盖率、保洁清扫覆盖率、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率六个率为量化指标。截至目前,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建设48个,指标超额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建制村覆盖率达74%。




收集管理智能化,攻克垃圾分类“难点”


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流程日渐成熟,以“大分流”“细分类”为特点的收运体系建设已基本完成,前端分类设施不断完善,终端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渤海镇采取“互联网+垃圾分类”的创新模式,推行新模式开发新方法,从手工到智能的改革,利用智能软硬件贯通线上线下,组织工作人员专门为村民讲解设备使用流程,并开展智能卡信息登记,做到家家户户有信息。


从陌生到熟知的突破,针对村民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情况,配备专人现场指导正确投放垃圾,做好人人都能正确使用。从消极到积极的蜕变,辅以环保值兑换等健全的激励机制,线下使用智能设备分类投递垃圾可积累环保值,进而可利用环保值在回收站点兑换环保用品等,积极调动村民参与垃圾分类事业。从叶到源的追溯,选取四色垃圾袋,通过颜色标识,统一制作条形码,一户一码,由镇政府统一制作可降解垃圾袋,每月定时分发到用户手中,通过扫扫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就能找到垃圾的来源,做到垃圾溯源。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管理员,统一管理,定时巡查村民的垃圾分类成效。




补齐硬件设施短板,治愈垃圾分类“痛点”


垃圾分类看似事小,实则面大。红星街道以清理、维护、管理三个全覆盖为目标,采取“街道推动、各级联动、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垃圾分类"“四分四定”的要求,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县有效处理”的运行模式,各村建立保洁员队伍,实行门前三包,全面助推工作开展。目前,已实现"垃圾分类"分类全覆盖和行政村厕所全覆盖。累计发放垃圾宣传册子3000余份,制作上墙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标语14份,制作宣传墙绘设计面积370余平,累计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房24个,为村、社免费发放可降解分类垃圾袋21000只,着力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取得显著成效。




推进多网融合治理,抓好垃圾分类“重点”


毛垟村是景宁县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村之一,为更好、更科学的推进试点工作,毛垟乡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干部及妇女代表们一同前往龙泉考察,组建了专职环卫队伍,通过“村收、乡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置模式,进行定点集中堆放,定时统一清运,定点规范填埋。创新机制采用招投标的形式聘任保洁员,使得“想干事、能干事”的村民上岗工作。发起了一场自下而上的“垃圾革命”,为村民制作“环保存折”,让村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通过推行“环保存折”,每月对村民进行考核,每月积分积存,从精神和物质层面引导垃圾分类。环保存折每月可兑换一次奖品,每个月放发的奖品品种都不同,主要以洗衣粉、洗洁精、肥皂等卫生清洁用品为主。同时,奖品被分为3个档次(1到5分为第三档,6分到9分为第二档,10分到12分为第一档)。极大的调动了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毛垟乡实现全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截至目前,发放垃圾宣传册子1000余份,制作上墙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标语85份,累计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房29个,发放垃圾桶1000余只。




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疏通垃圾分类“堵点”


垃圾分类,群众是第一道关。对此,景宁抓牢“人”这个关键,保持“先锋”这个位次,从思想到行为,一点点引导,一步步推进。景南乡按照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并收运垃圾。通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另外各村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党员干部、未成年人和广大妇女作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垃圾分类我包干”等活动,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在妇女同胞中开展“清洁家园、妇女先行”、“有奖问答知识竞赛”等活动,切实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初步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卫生大变化,村容村貌展现新颜。截至目前,建成垃圾分类房7座,新配置分类回收分类垃圾桶200个,制作宣传展板5个,分发宣传资料560份,清理各类垃圾300吨。




来源:美丽畲乡


标签:

责任编辑:吴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