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首页资讯> 正文

喜看乡村共富路‖泉坑村:“旅游+”产业打造共富新家园

2023-07-03 17:13来源: 记者:梅雯欣 通讯员:吴娅娅

大均乡泉坑村地处景宁西南部,距离县城13公里。全村360户1049人,其中畲族人口占55%,是一个典型的畲汉混居村庄。

泉坑村与“中国畲乡之窗”国家4A级景区所在地——大均村仅一溪之隔,是“中国畲乡之窗”景区的核心村,也是畲乡绿道的终点站。曾获得市级绿化示范村、市级生态文明村、市级美丽经济示范村、省级农家乐民宿集聚带等称号。

近年来,泉坑村统筹推进下山脱贫、产业培育,以下山移民为契机,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并因地制宜发展研学新业态,谱写出一首从“移居到安居、安居到乐业、乐业到共富”的奋斗曲。

1

下山移民 搬出幸福生活

走进泉坑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美丽的小花园和精致的八角亭。再往前,便能看到白墙黑瓦、风格统一的小洋房整齐排列。

绿树环抱、清水绕村,如今这样稀松平常的乡村图景在下山移民前却是难以想象的。

“以前住在山上吃的是山泉水,路不好走,孩子上学难,老人看病难,生活太不方便了。”想起下山移民以前的生活环境,村民雷海清直摇头。

现在的泉坑村安置小区由多个高山自然村下山移民组建。从前村民生活在高山之上,在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的背后,更有着信息不灵、脱贫困难、致富渠道狭窄的困境。

如何让位置偏僻、资源有限的高山乡村实现振兴?瞄准于高山群众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增收难等问题,泉坑村抢抓政策机遇,把下山移民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途径,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起步,为高山村民建了一个全新的安居乐业家园——泉坑水碓洋下山移民安置小区。

安置小区建于2009年,规划用地42.5亩,分别于2011年、2013年完成一期和二期建设。现如今,已经有137户476名高山群众下山移民到小区内,过上了新生活。“从山上搬到泉坑水碓洋小区,环境变好、交通便利、水电齐全,土坯房成了小洋房,外出打工也方便多了,现在的生活是下山以前不敢想象的。”2012年,村民张卫华一家从伏叶村香菇厂自然村下山移民到安置小区,告别大山,做起了小区居民,并经营起一家小商品店,年收入有8万元左右,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福利。

近年来,泉坑村着眼于村内基础设施提升,修起游步道、建起生态公园、办起活动场地,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同时,通过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如今的移民小区,通过拆改利用,还建起全市首个以色列MABR技术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村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的喜人变化,带来的是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幸福指数的上升,乡村建设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

民宿集群 走出致富之路

搬下来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住得稳、富得起。

2015年10月,畲乡绿道正式全线开放通行,这条从县城开始蜿蜒延伸的绿道将大均串联成“大景区”,作为绿道终点站,坐拥区位、生态、民族等诸多优势的泉坑村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的目光。

“泉坑村环境好、离景区近,绿道开通更为我们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大有可为。”时任泉坑村党支部书记的雷建林敏锐地看到了绿道贯通、乡村旅游业给村庄带来的发展机遇。见村民没有开农家乐的兴趣和勇气,他就带头在自家开了村里的第一家民宿“珑月居”。

雷建林将自家刚装修没几年的新房外立面和内部设施全部拆除,重新进行改造,突出特色,打造民族风味浓郁的民宿。“珑月居”于2015年12月开业,原汁原味的畲族风情深受游客喜爱,民宿迅速走红,开业不到半年时间,营业额已近8万元,生意十分红火。

渐渐地,不少村民看到民宿的发展前景。村里的民宿一家接一家开张,越来越多的村民吃起了“旅游饭”,梅福珍就是其中之一。

下山移民前,梅福珍与丈夫生活在距离大均乡政府10公里外的溪下坑村,每次出门都要步行1个多小时,出行极其不便。2014年下山脱贫,梅福珍一家和全村一起搬迁到泉坑水碓垟小区。2018年,她把宽敞的新家装修成了民宿,在家做起了生意。热情好客的梅福珍将民宿经营得红红火火,如今,每年仅民宿收入就有20余万元。“原来在山上靠种粮种菜、卖树卖竹维持生活,没什么致富渠道,如今下山开起了民宿,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了。” 梅福珍说。

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泉坑村还成为职工疗养接待点,来自杭州、宁波、金华、江西等地的疗养团队和散客络绎不绝,村里每天都有外地牌照的汽车来来往往。

现在的泉坑村,已经成为景宁的畲族特色民宿集聚区。截至目前,泉坑村已有17家民宿、农家乐,提供173张床位和350个餐位,年接待游客21.6万人次,并配有可容纳80多人的大型多媒体会议室,被我县规划为全县民宿集聚示范区。

从山上到山下,从一穷二白到发展民宿致富,泉坑村村民正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大步奔向“好日子”。

3

产业延伸 绘出乡村未来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这几日,泉坑村的亲水平台也逐渐热闹起来,不少游客来到这里,享受天然溪水带来的清凉。“这里不仅水质好,空气也好,非常适合带孩子来体验。”游客夏小娟说。

大均乡有着优越的生态资源,其中,又以丰富多样的水资源著称。大均的水质常年保持在Ⅰ类,而且水流形态丰富,有12种急流之多,是一个天然的水域救援训练场地。近年来,大均乡大力发展水域救援培训产业,让一江清水的生态价值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价值。

近年来,大均乡的专业水域救援培训模式不断向中小学生水域安全夏令营培训、亲子研学等领域拓展。泉坑村瞄准时机,依托“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以天然溪水为“基”,建起亲水平台,并将其打造成大均精品研学之旅上的一个教学点位。去年暑假,泉坑亲水平台吸引了来自浙江水域救援特训班夏令营的小朋友们来此开展以水域救援为主题的研学夏令营活动,小朋友们在这里学习安全自救和救人实操课,锻炼了实践能力,提升了科学素养。

前来培训的教练、学员吃住均在农家乐和民宿,每培训1名学员就能带来6000元的直接经济效益。2022年,大均水域累计培训40余批次4000余人,其中,500余万元经济效益留在了泉坑村。培训有效破解乡村旅游淡旺季的瓶颈,为村里的民宿、农家乐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客源。2022年,泉坑村集体总收入约91.92万元,经营性收入约50.59万元,均实现翻番。

“如果说创建农家乐民宿集聚带是点燃泉坑变化的‘火种’,那么发展水域救援培训精品研学产业则起到了‘助燃’乡村发展的效果。”泉坑村党支部书记陈奕清说,此外,泉坑村还延伸产业链,丰富旅游业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2022年7月,森林蘑菇亲子乐园正式开园,一开园就吸引了不少家长陪同孩子前来体验。蹦蹦云、魔网、旋转地球仪……家长和孩子逐个“打卡”,乐在其中。

森林蘑菇亲子乐园位于下山移民小区旁,由乡贤回归投资建设,总投资400余万元,占地1万余平方米,有近40种创意项目,分亲子乐园区、休闲观光区等多个功能区块,进一步丰富了泉坑村的乡村旅游资源,有助于打造完整乡村亲子研学游乐产业链闭环,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家住乐园对岸的村民李根女,瞄准节假日人流量大特点,在路边摆摊售卖粽子和茶叶蛋,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有200余元的收入。

“旅游+民宿”“旅游+研学”……随着乡村旅游业态不断延伸,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在泉坑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乡村美好画卷正次第铺开,更美、更富的泉坑蓝图也日渐明朗。



标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