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首页资讯> 正文

喜看乡村共富路‖岭里村:古村焕发新生机 村民走向新生活

2023-07-05 20:07来源: 记者:吴卫萍 见习记者:林典 通讯员:彭李君

“青山环抱水盈盈,人家数点落其中。田间挥汗勤劳作,堂前总闻笑谈声。”这便是九龙乡的世外小桃源——岭里村。

岭里村南靠九龙山省级地质公园,东南临近千峡湖库区,是一个如诗如画的水墨山村。村子近些年通过地瓜面、毛豆等产业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更是一个产业兴旺的富裕乡村……

幽静宜居的世外桃源

岭里村设于明景泰三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辖底岸、外垟、翁坑3个自然村,3个自然村由南向北一线分布,村委驻地底岸自然村。岭里村村中人口主要集中在外垟、底岸两自然村,翁坑自然村现全部大搬快治拆迁至九龙乡,全村常住村内人口约140人。

驱车来到岭里,由通村公路蜿蜒而入,村庄四周群山环抱,其间地势平坦,中间腹地多是农民开垦出的不规则农田,自然呈梯田阶梯分布。外垟、底岸两个自然村坐落于其中腹地,河道宛如玉带贯穿其中。因村庄位于一千多级青石板台阶的屏风岭里边,故名岭里。又因地处峡谷小盆地,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古有“小桃源”之称。

外垟自然村距离青景庆公路约1公里,有鸡冠山、屏风山、蛰龙潭、观音岩等山水景点分布四周。鸡冠山峰形圆润,状若鸡冠故名。屏风山位于村口,山形方正,有青石台阶曲折盘旋,山中林木葱郁,仿佛一扇大门守望着村庄。蛰龙潭,位于村口,水质清冽,深不可测,传说潭底有蛟龙居住于此。在外垟村后山,还有一座明代大型古墓,占地约三亩,由块石铺砌,雕刻精美,竖有牌坊。

岭里村委所在地为底岸自然村,村子的后山雄伟壮丽、千峰竞秀。村民称其为羊巘山,山上鼓岩、石人、风洞岩、神仙手足印等奇石分布,景观奇异。古人这样描述羊巘山:“在岭里山上有石如鼓,扣之作钟声,名鼓岩。又有磨剑石,隐若刀痕,时有铁浆流出,相传昔日有异人磨剑于此”。村内有徐氏宗祠、永丰亭、鹿港别墅等古建及多处古居保存完好,历史气息浓厚。

“近年来,我们还紧抓小城镇综合整治、三改一拆等工作契机,全力推进全村村容村貌整治,先后开展了违法建筑拆除、生猪养殖污水排放整治、鸡鸭棚乱搭建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岭里村党支部书记张绍元介绍,岭里村还着力开展美丽乡村风景线打造,推进农旅结合,发展乡村旅游。


产业兴旺的富裕乡村

从古至今,岭里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养育着这里的村民。村里大量种着番薯、毛豆、生姜等农产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由番薯制成的地瓜面。

岭里村种地瓜、做地瓜面历史悠久,村民将磨好的地瓜粉放入清水中浸上5天5夜,每天必须换两次水,用密度很高的布袋进行过滤。淀粉过滤之后,再将淀粉放在太阳下晒干,然后蒸煮,最后地瓜饼成型、拔丝。这样做出的地瓜面白皙透亮,富有嚼劲。

如今,这一传统技艺成了村民致富的“法宝”。“我们手上拿着的就是畲乡地瓜面……”在九龙乡岭里村的景宁千峡谷地瓜专业合作社内,负责人纪伟根正通过抖音直播给网友介绍岭里村制作地瓜面悠久的历史以及优越的生长环境。纪伟根做地瓜面已有10多年的时间,他于2012年在岭里村成立了景宁千峡谷地瓜专业合作社,建起厂房进行番薯丝机械化加工,带领村民走上地瓜面致富的路子。

在合作社成立之后,村民们只管种地瓜,不用担心销售问题。在种植技术上,也在县农技专家的帮助及合作社牵头帮扶下,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科学。如今在村里推广的“黑色地膜覆盖”种植法,地瓜地不再需要除草,也不用翻藤,而且可以在夏天保持水分,一亩地可节省5个劳动力,产量增加20%。

地瓜产量逐年增加,地瓜面销路也越来越广。“我们有产品定价权。”纪伟根自豪地说,近年来地瓜面的价格没有什么波动,而且一直处于稳步上升态势,如今简易包装的地瓜面出厂价每公斤为34元左右。粗略算算,一年光合作社销售出去的地瓜面就价值高达800万元。地瓜面也从农户自产自销逐渐培育出“千峡谷地瓜面”知名品牌,成为九龙乡的网红特色农产品。


非遗文化的传承之地

在岭里村,每逢佳节夜晚,都有一队炫目的“长龙”在村里穿梭,那是村里的鱼灯队。

鱼灯舞是岭里村的特色传统民俗文化,始于元末明初。广泛分布在九龙乡原黄寮、小顺、大顺、岭里、圭背等村,其形成和发展与明代开国功臣刘基关联紧密。相传,元末群雄竞起,青田县(现文成县)南田人刘基,为助朱元璋灭元兴明,暗地招募义兵,为防嫌疑,就以鱼灯舞形式操练兵阵,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鱼灯舞。

鱼灯根据淡水鱼的形象制作,其造型美观,色彩鲜艳绚丽。鱼灯的动作多依据鱼类的生活习性而编排,颜色鲜艳绚丽,舞蹈灵活欢快,场面火爆热烈。讲究“背得活,舞得泛,跳得高,射得快”,即灯要操作得活,起伏要大,跳跃要高,速度要快,是具有独特军事操习风格的民间舞。其中“编篱阵”“二龙喷水阵”“柯三拗”“四角循”“五梅花”“鲤鱼抢球”“众鱼结龙”“跳龙门”等鱼灯阵图还和古代军事上的阵法十分相似。

2006年6月,景宁将九龙鱼灯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著名录;2011年6月,鱼灯参加丽水市“处州古韵”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展演活动;2012年6月,鱼灯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随着老辈艺人谢世,鱼灯舞传承也出现危机,作为九龙乡仅剩的一支鱼灯队伍,岭里村鱼灯队成为了鱼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目前,村中正积极培养年轻人加入到鱼灯传承的队伍中,从编扎鱼灯到舞鱼灯,再到积极宣传鱼灯文化,鱼灯也逐渐成为了岭里村最重要的文化标志。

底蕴深厚的文化古村

岭里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出过贡生8人,庠生27人,官至景宁县知事、海宁县教谕、宣城主簿等。村内传统建筑丰富且分布集中,全村多为泥墙黑瓦的老房,有徐氏、张式宗祠等百年以上保存较好的古老建筑4座,古树、古庙、古桥、古墓等历史环境要素众多,传统风味浓厚。目前岭里村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省级历史文化(传统)保护村落。

岭里村还是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村里于2019年在外垟自然村修建了红军路,全长约5公里,以纪念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30年9月13日,红十三军师长雷高升率部到青田白岩村,并在周围村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由于白岩村一财主偷偷到青田县城告密,9月17日凌晨,红十三军在白岩遭国民党保安团包围袭击,伤亡较大。雷震指挥红军突围,沿小溪而上向景宁方向撤退,途中又遭埋伏袭击,被击退后红军向陈村转移,当晚到金田村宿营。9月18日,得知保安团跟踪的情报,红军离开金田村,翻山越岭来到岭里村。

到了岭里村之后,红军指战员利用休整时间,观察分析了岭里周围地形,认为这是一处屯兵养息的地方,于是在此设立根据地。红军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革命主张,并在外垟村张氏宗祠大门前施杆夹上写下了“打土豪分田地”“红军好也”等标语。后来,张氏宗祠也成为地下党活动场所。在红十三军的引导下,岭里村涌现出一批批革命战士、党员,先烈热血洒满这片红色土地。

青山滴翠、细水长流,炊烟袅袅、梯田起伏。岭里村,这个大山里的小村子,正以其朝气蓬勃的姿态迈步于新时代乡村共同富裕的新图景中……



标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