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动态> 东坑镇> 正文

喜看乡村共富路‖桃源村:产业撬动促增收 文明风尚润人心

2022-11-07 16:35来源: 记者:刘婷 见习记者:林典 通讯员:兰袁野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畲乡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活力迸发,如今的畲乡,田园里瓜果飘香,屋檐下花团锦簇,白墙黑瓦的村居掩映其间,构成了一幅幅新时代乡村美丽图景。这美景凝结着党政方针的正确指引、各级干部的奋斗实干,还有乡村群众的勤劳汗水,景宁融媒体中心推出“喜看乡村共富路”系列报道,讲述畲乡大地上乡村环境焕然一新、产业加速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的生动实践,描绘畲乡群众奋力打造山区和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景宁篇章。

东坑镇桃源村,地处飞云江源头,古时此地多桃树,村处源口,故名桃源。全村拥有户籍人口116户376人,其中畲族人口136人,占35%,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桃源村是全国精神文明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还是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3A级景区村、市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先进村,拥有景宁首个党员干部创业孵化基地、“两山理念”实践教学基地——畲乡水果沟。

这条水果沟是桃源村产业兴旺的起点,也是村民增收致富、村庄生态宜居的起点。在这条水果沟里,凝结着桃源村村民创业致富的辛勤汗水,充斥着各地游客的欢声笑语,酝酿出了比葡萄更香甜的美好生活。







产业兴旺 村民增收的富足桃源

“十年前,桃源村还是一个村民致富无门的落后山村,村集体收入仅有约1万元,入不敷出。”在桃源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吴兵的记忆里,十年前的桃源村一无产业、二无人气,但是2012年在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吴学芬的带领下,桃源村迎来了转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时吴学芬书记四处考察、学习回来后,提出要发展水果种植产业,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技术不懂、资金不足、担心亏本,他就自己带头和村里党员干部一起东拼西凑投资90万元开始规模种植葡萄。”2012年,桃源村以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为契机,由党员干部先试先行,带头发展首批葡萄产业,现任桃源村村委副主任雷李青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他持股51%,村民入股49%的景宁畲家桃源葡萄专业合作社也成为了桃源村经营最久、效益最高的葡萄园。“我当初投资了10万元,和老婆在基地里务工,一年的工资加分红就有近20万元,比当初在城里打工收入要高。”村民雷李平和记者分享着自己在“家门口”投资就业增收的喜悦,两夫妻在村里靠着葡萄种植产业过起了富足的生活。

2013年春天,夏黑、巨峰等6个葡萄品种在桃源村水果沟处50多亩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首批葡萄成熟热销后,村民也纷纷加入了进来,雷李青教技术、分享种植心得,村里还邀请专家下村辅导,桃源村的葡萄产业种植队伍逐渐发展壮大,至今已有22户。村内单葡萄种植产业一项年产值就达200余万元。

几年下来,桃源村的水果产业不断丰富,除葡萄外,还种植了猕猴桃、红心李、梨、黄桃、杨梅等水果,目前,全村共有水果产业200余亩,年产值350余万元。现在的桃源村,有四分之一的农户从事水果种植,百分之八十以上村民在县城买了房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富民美村。

绿色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桃源村还积极探索戏水、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观光体验经营模式,实现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并成功举办了5届桃源水果沟亲水节。农旅融合的乡村休闲旅游模式逐步形成,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增收致富。







清风遍拂 政治清廉的世外桃源

在桃源村,有三座“清风桥”,关于这几座桥的来历,还得从一个“清廉项目”说起。

2014年,县财政局安排了3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桃源村村内交通桥梁建设。为把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真正为民谋利,经集体决议后,村干部、村民一起投工投劳,通过实行“工程材料货比三家,抓进度缩短工期、抓监督保证安全和质量”等措施,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效益。

在桃源村全体干群的齐心协力下,34万元资金建起了两座村民劳作通行必经的交通桥,除财政安排的30万元项目资金外,4万元资金缺口由村集体资金支付,村干部没有从中获得一分额外的利益,甚至还无偿出工出力,村民纷纷对村干部竖起了大拇指。之后,桃源村还用这种方式建起了第三座桥,节省资金近20万元。这三座桥也因此被称为联系干群的连心桥,护航村社发展的“清风桥”。

作风好不好,干部廉不廉,还要用村务公开来说话。让村务管理在阳光下运行是桃源村“无信访、无诉讼、无案件”的市级标杆村的有力推手。在涉及村民利益分配、村集体误工补贴发放等事宜上,桃源村始终坚持公平公正。桃源村的档案室里装满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收集的林权证、土地使用证、调解协议书等档案,既给桃源村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也为村里的矛盾化解提供了事实和依据,在这几年村里的工程项目建设征用土地过程中为解决邻里之间纠纷调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一年,两个农户因为相邻的挡墙修建发生纠纷上了法院,经过法院调解,最后还是采纳了村里的调解方案。“村里干部做事都为我们村民着想,我们也相信他们。”村民吴学通说。

随着清廉村居建设的深入推进,桃源村还在村民聚集的地方制作了清廉小品、小微权利清单,创造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体现清廉主题的廉政作品,推进形成了作风清正、干部清廉、民风清朗的村级政治生态。







古村新味 乡风文明的宜居桃源

桃源村历史悠久,是典型的畲族古村落。2016年,桃源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村落坐北朝南,阳光充足,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村前有一条小溪环绕村庄,村内古民居群高低错落,排列有序,拥有清代民居8幢,其中最古老的已有400多年历史,外垟、老处、樟树岭等地古民居主体完好、特色鲜明,房屋门槛、窗户上都有经过精雕而成的含有畲族元素的符号和图案样式,且村内仍保存有文昌亭、五显殿等古迹,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村内最大的一棵香樟古树胸径4.9米,树高30米,树冠覆盖面积100平方米,树龄达800余年,整树枝条向溪倾斜,跨溪30米。

在群山怀抱里的村庄显得格外恬静。石头精心砌成的古宅,翘角飞檐,雕梁画栋,民居外繁花似锦,秋意渐浓,在桃源古村之中行走如在画中,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在古树之下、凉亭之中、青石之上便能感受浓浓古韵和乡村恬静。

现如今的整洁环境和古韵风味离不开桃源村干群的共同努力,2017年,桃源村推行“三色预警”等党员队伍管理机制,结合每月党员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实现旱厕清零、环境清洁、村庄整洁。“吴兵介绍,村内充分利用“靓丽好主妇”“党员先锋队”“靓丽夕阳红”3支队伍,常态化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监督,发动党员干部入户宣传垃圾分类,并将“全民参与五水共治”“全民参与环境保洁”写进村规民约,让人人成为保洁员、监督员,共同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桃源。

村内留守老人多,为保障老年人生活,让他们安享晚年时光,桃源村成立了一支志愿服务队,带头示范,以“爱心农场”和“爱心果园”为依托,定期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独居、空巢老人开展打扫、就餐、洗漱等“暖心服务”,给老人们送去“甜甜关怀”。同时,建立乡贤议事会,通过座谈会、乡贤督查等方式,干部乡贤带头破陋习树新风,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建立移风易俗党员先锋队,对移风易俗情况开展日常督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村庄乡风文明建设显成效,村中孝老敬老、邻里和睦文明观念渐渐深入人心,良好的文明风尚已蔚然成风。

小小畲寨,潜力无限。如今,桃源村这个曾经无人问津的“畲山寨”,已经蜕变成生态环境优渥、产业兴旺富足、村民收入翻番、畲汉和谐共赢的“聚宝盆”。




标签:

责任编辑:潘思思